| 最高评分 |

王士祯3297 次查看清代学者像 王士祯 (10 个评分)
|
|

何焯1862 次查看清代学者像 何焯 (11 个评分)
|
|

兽面纹玉{石奔}(新石器时代)4845 次查看兽面纹玉{石奔}(新石器时代) (11 个评分)
|
|

承德避暑山庄舍利塔5949 次查看承德避暑山庄舍利塔 (11 个评分)
|
|

玉串饰(新石器时代)3282 次查看玉串饰(新石器时代) (13 个评分)
|
|

带盖白瓷樽4298 次查看英文名称: Covered white porcelain zun
介绍:器形朴素无华,敦厚隐重
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国棉五厂住宅小区第六十五号唐墓。该樽釉色白中泛黄,器形为直口桶腹,下附三小足,足跟外撇。樽盖呈覆盘形,上有盘状捉手。整个器形朴素无华,敦厚稳重,自然大方。
酒樽的流传和用途
酒樽,作为一种盛酒器具,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。到了汉代,酒樽更是盛行,其用途也更为广泛,可用来温酒,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的铭文“铜温酒樽”可以为证。汉代以后,
樽、杓作为配套的酒器,一直通行于世,即便后来有了酒注子,樽杓也没有马上退出饮酒这个大舞台。《资暇集》记载:“元和初,酌酒犹用樽杓。”唐诗中吟及酒樽者颇多,如李白《行路难》云:“金樽
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馐直万钱。”杜甫《对雪》曰:“瓢弃樽无绿,炉存火似红。”白居易《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……以献之》云:“引棹寻池岸,移樽就菊丛。”可是,无论在传世酒器中或是新出土的唐代文物中,都很少见到樽形酒器,白瓷樽更是罕见。
规格: 通高19.8厘米、口径18厘米 Height 19.8cm·
 (42 个评分)
|
|

铜佛像3859 次查看26厘米,1984年出土。宋时造型特点明确,出土地点考据可靠,是研究宋代造像的依据之一。现藏浙江义乌博物馆 (41 个评分)
|
|

击鼓3040 次查看中国市井风情 击鼓 (9 个评分)
|
|

玉玦(新石器时代)4665 次查看玉玦(新石器时代) (12 个评分)
|
|

玉项饰(新石器时代)3049 次查看玉项饰(新石器时代) (11 个评分)
|
|

鹰3871 次查看中国画花鸟 鹰 (10 个评分)
|
|

街头叫卖3046 次查看中国市井风情 街头叫卖 (10 个评分)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