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高评分 |

北京雍和宫法轮殿 10254 次查看北京雍和宫法轮殿  (14 个评分)
|
|

瀑布2 1898 次查看摄影 瀑布2  (7 个评分)
|
|

宋哲宗4339 次查看帝王像 宋哲宗 (7 个评分)
|
|

吉林长春农安塔2004 次查看吉林长春农安塔 (7 个评分)
|
|

瑞丽菩提寺5728 次查看瑞丽菩提寺 (15 个评分)
|
|

带盖白瓷樽4207 次查看英文名称: Covered white porcelain zun
介绍:器形朴素无华,敦厚隐重
此樽198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国棉五厂住宅小区第六十五号唐墓。该樽釉色白中泛黄,器形为直口桶腹,下附三小足,足跟外撇。樽盖呈覆盘形,上有盘状捉手。整个器形朴素无华,敦厚稳重,自然大方。
酒樽的流传和用途
酒樽,作为一种盛酒器具,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。到了汉代,酒樽更是盛行,其用途也更为广泛,可用来温酒,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的铭文“铜温酒樽”可以为证。汉代以后,
樽、杓作为配套的酒器,一直通行于世,即便后来有了酒注子,樽杓也没有马上退出饮酒这个大舞台。《资暇集》记载:“元和初,酌酒犹用樽杓。”唐诗中吟及酒樽者颇多,如李白《行路难》云:“金樽
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馐直万钱。”杜甫《对雪》曰:“瓢弃樽无绿,炉存火似红。”白居易《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……以献之》云:“引棹寻池岸,移樽就菊丛。”可是,无论在传世酒器中或是新出土的唐代文物中,都很少见到樽形酒器,白瓷樽更是罕见。
规格: 通高19.8厘米、口径18厘米 Height 19.8cm·
 (40 个评分)
|
|

老子甲11602 次查看简帛 老子甲1 (8 个评分)
|
|

莫高窟第322窟 初唐4882 次查看敦煌壁画 莫高窟第322窟 初唐  (8 个评分)
|
|

贾湖雌雄骨笛2668 次查看贾湖雌雄骨笛(M282:21、20)上长23。6厘米,下长22。2厘米  (8 个评分)
|
|

戚继光(局部)4528 次查看张庆昶 推荐 (17 个评分)
|
|

飞流直下 1149 次查看摄影 飞流直下  (9 个评分)
|
|

先师孔子行教像5959 次查看孔子行蹟 先师孔子行教像 (9 个评分)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