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图片 |

唐红陶将军俑 陕西礼泉出土4624 次查看唐红陶将军俑 陕西礼泉出土
|
|

鎏金胡人头执壶4600 次查看该执壶1983年于宁夏固原出土,长颈,圆腹,高足,足下呈喇叭状,圈足边缘饰一周联珠纹。单鋬,鋬上有一胡人头像,深目高鼻,八字短胡,短发向后梳理,是西域"胡人"的典型形象。口上有敞流。更具特色的是,器腹部錾雕有三对浮雕人像,均男女相对,似在向对方表露爱意。皆深目高鼻,头发鬈曲,袒胸露腹,有的干脆全身裸露。每人均戴披肩。
由波斯传入的舶来品
据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研究,中国和萨珊王朝波斯(今伊朗)这两个文明古国,至迟从汉代即有来往,唐时关系更为密切。早在唐代以前,萨珊王朝的金银器便传入中国,中国的金银匠人也模仿制作。一般地说,国人制造的仿制品,器形和伊朗人所制大致相同,但是花纹的风格则往往是中国式的。宁夏出土的这件银壶,器形与萨珊王朝银壶无异,足缘的联珠纹也是萨珊式执壶的常用纹饰,那个胡人头像甚至与今天的伊朗人非常相像。因此,有人认为它可能是由古伊朗输入的萨珊王朝银器。
西域胡人在中国酒文化中的重要作用
李白的《前有樽酒行》诗云:"胡姬年十五,春日独当垆。”《少年行二首》诗曰:“五陵年少金市东,银鞍白马度春风。落花踏尽游何处,笑入胡姬酒肆中。”均说胡人女子在中国开办酒馆或在酒馆中充当女招待。据可靠记载,胡女在中国做酒家招待,可追溯到汉代,汉辛延年《羽林郎》诗即云:“昔有霍家奴,姓冯名子都,依倚将军势,调笑酒家胡。”说西汉大将军霍光的家奴冯子都,倚仗主子的权势在酒店里调戏胡人女招待。在我国古代的酒娱中,还有用“酒胡”劝酒娱乐的习俗。宋人张邦基《墨庄漫录》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。
中西酒文化交流之物证
除宁夏的这件鎏金胡人头像银执壶外,在内蒙古李空营子村还出土了一件胡人头银执壶,两者形制极为相似。据学者研究,它们均为典型的西域银器。它们在中国的出土,是中西酒文化交流之物证。
规格: 高37.5厘米 Height 37.5cm
出处: 唇边的微笑:酒具
年代: 北周 Northern Zhou
类型
质地类型: 其他金属器
功用类型: 酒具
栏目关键词: 隋唐酒器
主题词或关键词: 壶
辅助分类项: 酒具
来源:烧酒网
|
|

玉玦(新石器时代)4595 次查看玉玦(新石器时代)
|
|

明成祖 4591 次查看帝王像 明成祖
|
|

西夏内宿待命牌 4588 次查看西夏内宿待命牌
|
|

黄帝4584 次查看黄帝
|
|

聖蹟之圖4562 次查看孔子行蹟 聖蹟之圖
|
|

宋徽宗 4558 次查看帝王像 宋徽宗
|
|

戚继光(局部)4556 次查看张庆昶 推荐
|
|

西藏布达拉宫-七世达赖灵塔4529 次查看西藏布达拉宫-七世达赖灵塔
|
|

宋代的铁鞭、连珠双铁鞭4506 次查看宋代的铁鞭、连珠双铁鞭
|
|

玛瑙羽觞4480 次查看中文名称: 玛瑙羽觞
英文名称: Agate shang
介绍:琢磨精细的玛瑙珍品
羽觞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庄的唐代器物窖藏坑中,呈椭圆形,似耳杯而又无双耳,小平底。酱红色玛瑙,有多种不同颜色且不太规则的瑕斑。雕刻者利用了玛瑙本身颜色不同的自然花纹,琢磨精细,艳丽夺目,是唐代少有的艺术珍品。
羽觞的千年沧桑
在唐代酒器中,羽觞所占比例并不很大。羽觞自东周产生以来,延绵上千年,至唐代便基本走完了其全部旅程,唐代以后罕见羽觞,偶有所出也是后世仿古之作。
觞——所有酒杯的通称
自羽觞问世以来,觞既是羽觞的省称,同时又成了所有酒杯的通称。故古人把行酒叫“行觞”,称酒政为“觞政”。三国曹植《七启》诗云:“盛以翠樽,酌以雕觞,浮蚁鼎沸,酷烈馨香。”李白《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》诗曰:“愁为万里别,复此一衔觞。”这里的觞可能指羽觞,因为当时确在流行羽觞。欧阳修《浣溪沙·灯烬垂花月
似霜》词云:“双手舞余拖翠袖,一声歌已釂金觞。”这里的金觞恐怕就不是指羽觞,而是泛指酒杯,因为宋代已无羽觞。
规格: 口径11.2-6.8厘米 Height 4cm·Mouth Dia.11.2-6.8cm
出处: 唇边的微笑:酒具
年代: 唐代 Tang Dynasty
类型
质地类型: 玉器
功用类型: 酒具
栏目关键词: 隋唐酒器
收藏地: 陕西省博物馆 the Museum of Shaanxi Province
主题词或关键词: 玛瑙 羽觞
辅助分类项: 酒具
来源:烧酒网
|
|
|